学会简介 学会历史 | | |
 | 中国地质学会诞生地北京兵马司胡同9号 |
|  |  | 中国地质学会于1935年迁往南京,峨嵋路21号会址(1936年落成) |
|  |  | 中国地质学会现会址:北京百万庄路26号 |
|
 | 翁文灏(1889-1971) |
|  | 李四光(1889-1971) |
|  | 章鸿钊(1877-1951) |
|  | 丁文江(1887-1936) |
|
- 王竹泉 农商部地质调查所 | - 王绍文 农商部地质调查所
- 谭锡畴 农商部地质调查所
- L.Miner(麦美德,女) 北京燕京女子学校
- 李 捷 农商部地质调查所
- 朱焕文 农商部地质调查所
- 钱声骏 农商部地质调查所
- 袁复礼 农商部地质调查所
- A.W.Grabau(葛利普)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 王宠佑 农商部地质调查所
- 董 常 农商部地质调查所
- 李学清 农商部地质调查所
- 李四光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
| - 章鸿钊 农商部地质调查所 | - 仝步瀛 农商部地质调查所
- 孙云铸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 卢祖荫 农商部地质调查所
- 朱庭祜 农商部地质调查所
- 周赞衡 农商部地质调查所
- 赵汝钧 农商部地质调查所
- 叶良辅 农商部地质调查所
- 王 烈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 丁文江 农商部地质调查所
- J.G.Andersson(安特生) 农商部地质调查所
- 谢家荣 农商部地质调查所
- 翁文灏 农商部地质调查所 |
|
|
 | 中”字表示中国和中国地质学会,“土、石”代表地质之质,“山、水”分别代表造山运动、火山活动和海浸、海退及其他水力现象等内、外力作用。它们也代表中国四大地史时期的特点,“石”为元古宙地层,“水”为古生代海相沉积,“山”为中生代造山运动,“土”为新生代主要沉积。这四字位置正好反映我国地理特征,西边多山,东边为海洋湖泊,南方多丘陵石山,北方以黄土堆积为主。“土中石”、“石中土”、“山中水”、“水中山”阐述了地质学若干基本哲理。 | 注:会徽由章鸿钊、谢家荣、杨钟健、葛利普设计,张海若书篆,于1937年第13届年会通过。 |
|
|
 | 大哉我中华!大哉我中华!东水西山,南石北土,真足夸。泰山五台国基固,震旦水陆已萌芽,古生一代沧桑久,矿岩化石富如沙。降及中生代,构造更增加,生物留迹广,湖泊相屡差。地文远溯第三纪,猿人又放文明花。锤子起处发现到,共同研讨乐无涯。大哉我中华!大哉我中华! |
1940年,理事会通过了中国地质学会会歌歌词,1941年3月在重庆举行的第17届年会上试唱。 |
|
|
|  |
 | 学会简介 |  |
| |
|
 | 联系我们 |  |
| |
|
通讯地址 : |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中国地质学会 | 邮政编码 : | 100037 | 综合协调处:010-68999018 成果和人才评选处:010-68999603 诚信体系建设处:010-68999020 会员咨询:010-68999019 学术交流处:010-68990910 期刊处:010-68312410
| 电子邮箱 : | dizhixuehui@sina.com
| 传 真 : | 010-689953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