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矿产资源:发现与利用。大会组委会于8月19日上午安排了“斑岩型铜矿床勘探的地质准则”、“21世纪中国地质勘探进展”、“区域成矿远景、成矿时空关系及矿床定义的变化”、“硫化物矿物中微量元素的分布:进展、问题和展望”、“何种因素造成板块汇聚带利于金属成矿?”和“成矿系列:讨论三”6个大会专题报告。在随后的3天半中全体与会代表围绕大会主题,针对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作用、斑岩型铜金矿床成矿作用、矽卡岩型矿床和铁氧化物-铜-金(IOCG)型矿床、卡林型金矿、三稀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等全球矿床学研究领域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19个热点专题进行了研讨。会前应“经济地质学会”(SEG)和Nigel Cook、 Cristiana Ciobanu、 Brian Rusk、 Chris McFarlane 4位专家要求,分别开设了“金属矿床与勘探准则”和“激光烧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在地球化学、地质年代学和矿床学中的应用”2个学术讲座(8月17~18日),会后组织部分与会代表赴云南、贵州、山东三个省份5条路线的野外地质考察,最长时间为4天(8月23~26日)。
在大会期间,由IAGOD理事会决定授予我国陈毓川院士和Richard Grauch (美国) IAGOD终身荣誉会员称号。该奖项设立于1964年,是国际矿床学界最高荣誉奖,专门授予在矿床学界取得杰出成就并为国际矿床成因协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自裴荣富院士获得该项荣誉以来,陈毓川院士是我国第二位获得此项殊荣的科学家。经IAGOD理事会讨论通过了本届IAGOD主席毛景文研究员的提议,新设立了“Kutina-Smirnov”奖,以资奖励年富力强,活跃在矿床学界一线的国际著名矿床学家。第一届获奖专家是Franco Pirajno(澳大利亚)和RichardJ.Goldfarb(美国)。本届大会通过19个专题负责人及国际著名专家推荐和遴选,评选出9个优秀学生论文奖。他们是邓江洪、胡浩、Johannes Hammerli、李秋耘、刘文元、毛志昊、熊索菲、张东阳、赵晓波。
本届大会由于采用了国际通用的的办会方式,且细致周到的服务,使大会获得圆满成功,会议结束后与会代表还纷纷来信,表示感谢与赞扬,一致认为,此届大会是一个高水平、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