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全国工程地质高层论坛暨2025年“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论坛圆满落幕 |  | 来源 : 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 | 发布日期 : 2025-06-10 |  |
|
|
 |
 |
近日,第十六届全国工程地质高层论坛暨2025年“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计划”论坛在湖北省荆州市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长江大学和山地多灾害防控与工程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合承办。来自国内外5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和自然科学院院士在内的15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古城荆州,围绕“全球变化与多灾害”主题,共话工程地质学科前沿动态,为应对气候变化与地质灾害防治贡献 慧力量。 |
当天上午,论坛安排了六场特邀报告,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Soroosh Sorooshian围绕水文气象建模三要素,分享了其三十年水文气象建模经验,系统解析了观测技术与应用创新;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建兵以秦岭生态地质研究为切入点,深度解读了生态保护与灾害防治的协同路径;河海大学教授段青云,结合四湖流域非点源水污染研究案例,展示了混合优化算法在环境工程中的突破性应用;长江大学教授陈宁生基于干旱和地震的地质灾害预测,解析了地质灾害属性、机制与预判,郭锋教授揭示了华南花岗岩成因与灾害关联性,金继 教授结合全球数据模型,分享了基于降雨与陆地水储量的滑坡预测研究。 |
当天下午,论坛安排了“青年快闪报告”,十位优秀的青年学者围绕气候变化与多灾害、秦巴山地生态环境变化与多灾害、多灾害判识与预测预警等议题,先后分享各自团队的最新研究进展,展现出了创新活力。 |
论坛第二天,参会代表实地考察了江汉平原地貌、荆江大堤、古城防护工程等。荆江段防洪体系的工程 慧、古城墙保护中的地质技术应用,成为现场交流热点,为灾害防治理论与工程实践结合提供了鲜活案例。 |
全球气候变化正重塑地质灾害的分布格局与发生规律,近年来,我国极端强降雨事件频发,引发大量复合链生灾害,为防灾减灾工作带来挑战,本次论坛主题紧密贴合我国生态文 建设和防灾减灾体系现代化建设,希望通过学术交流,启迪 慧,通过理论创新,深化对多灾害验 机制的认识, 动人工 能遥感监测等新技术的应用突破,为应对全球变化挑战提供科学方案,共同 进中国工程地质学科的创新发展,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